《有效沟通》来源:原创 (本短文以非批评教育、非意愿思维模式、非正式场合沟通示例,正式场合沟通请自行增减说话方式。) 一.沟通的认识 日常交往(亲朋好友)时,沟通对象的状态表现会各种多样,如抢话、反驳、犯困、漫不经心、不耐烦、敷衍等缺少兴趣、毫无反响或相反意见。 我们用利己思维可以分辨出这是遵从自我意愿利己表现。有时并非话题不够吸引,而是没有关注他人对话题的兴趣、在意、关注、专注、喜好、好奇等意愿倾向程度;还有他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意愿状态是否适合话题讨论,否则这略他人感受侃侃而谈的表现很容易被抵触。 所以,沟通最重要的是他人的意愿倾向。 非意愿思维模式:别人处于情绪化时,有极强的自我意愿倾向,希望遵从自我宣泄自我,你给人家建议冷静点,有兴趣听懂才怪。
二.意愿在沟通时的重要性 解析:意愿通常指的是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 例: 积极:兴趣、关注、专注、好奇、在意、喜好等倾向心理。 消极:反驳、反感、抵触、不喜、不满、仇视、嫉妒、拒绝等抵触心理。 这是我们会在沟通过程中会发生的思维状态,但也有沟通前自带思维状态模式的,如情绪化,情感化,亢奋状态,消极心态,积极心态等具有极强意愿倾向的现象是熏染思维的渲染状态,即思想意愿大于理性,以自我意愿为主导的思维模式称之为意愿思维,详情点击《意愿思维》。 1.用兴趣程度做示例(判断他人是否有意愿听我们说话) 注: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即使很喜欢的事物也会暂时失去兴趣,影响的因素诸如分心、情绪情感原因、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等影响致使。(今天喜欢小动物,明天因为一些事情就不喜欢了。) (1).示例话题:三国历史。(两人都很喜欢历史知识) 当小轩转移话题至科普历史知识(判断他人是否有意愿听我们说话) 例1.小李对小杰刚说几句话,就发现小轩言语敷衍,不是嗯嗯嗯就是对对对;不是哈气连天,就是昏昏欲睡;不是东张西望就是抠手指头,反正就是没兴趣(不耐烦、抢话、反驳、犯困、漫不经心、毫无反响等缺少兴趣或相反意见也可代入)。(无意愿,无效话题,换话题或终止话题或询问关心一下吧) 例2.小李侃侃而谈,小轩兴致满满。(有意愿,有效讨论,可延伸话题) (2).当小杰转移话题至科普历史知识 例1.小李毫无兴趣,小轩侃侃而谈。(同例1变换角色位置) 例2小李兴致满满,小轩侃侃而谈。(同例2变换角色位置) (3).其他情况一:讨论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 例1.小杰在陈述故事中的具体过程过于繁琐、全凭自我臆想夸夸其谈,完全不顾他人的思维是否跟得上也没有觉察到对方的兴趣程度正在逐渐下降(通常两人都意识不到兴趣是怎么没有的)。 例2.当你说的话逐渐晦涩难懂仍滔滔不绝时,他人的思维跟不上你的思路,就导致别人始终听不懂你在说什么,逐渐把别人的兴趣劝退了。(潜意识会抵触听不懂)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时常觉察自己言论是否超出对方的认知范围,然后觉知对方是否理解,可以适当放慢语速,不然再有益的言语,别人听不懂也是徒然。 (4).其他情况二:聊天过程不确定他人兴趣程度 例1.聊天时聊着聊着就自行其是,在不确定他人的兴趣程度下强行科普、传授建议,对于这样的言语方式,他人的心理态度会有四种现象:有兴趣、无兴趣、不反感、抵触,所以在不确定他人意愿情况下科普知识,兴趣只占四分之一,有四分之三的概率不能顺利的被他人接收甚至抵触。 我们给别人科普知识,不就是希望别人受益吗,(觉察自己非利己思维)所以用合理的方式得知他人的听取意愿,既可以避免非意愿听取抵触也可以更好的在他人兴趣下科普。 找不到合理的语言方式那就直接点,直接问:你喜欢历史知识吗?你需要提升沟通能力的方法吗?(不询问直接科普知识或灌输沟通方法,他人感兴趣概率只有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所以科普一定是他人想听才会有用,否则讲的天花乱坠也没用,一定要确认别人的倾向反馈再去科普(为什么别人不听取你的建议,那是因为别人认为自身能力实现不了或没听懂或不感兴趣或抵触), 例如,你希望别人可以用正确的方式去学习,假设直接脱口而言,他人有可能会意识不到这样学习有什么好的地方,因此可能不会接纳。相反的,如你事先询问你需要快速学习的方法吗,此时对方如果有兴趣他就会询问方法步骤,我们再简单叙述一下再次确认他人兴趣程度,这不就好起来了吗。 关于这样的现象,人们在突然被科普时,人的潜意识会有一定的抵触,所以再好的建议也是会大是有有四分之三的可能性被忽略,有时甚至伴有状态生起(例不耐烦)。正常沟通时事先询问,觉察他人的兴趣,他人只会有兴趣或无兴趣。(少有不耐烦) (用熏染思维状态释义:感兴趣即是进入熏染思维,熏染思维的致思性会让人对感兴趣的话题融入性更高,更容易理解,对话题的解读能力增强) 三.心理活动与思维模式 人在言语过程中的本能表现是利己的,希望可以听取自己感兴趣的,对于听不懂、繁琐的不喜欢的、厌恶的等等,人会本能抗拒抵触甚至起状态(紧张、焦虑、慌张)。 在沟通时也要认知人与人之间的思维观念、价值观、经历、认知、喜好、信仰、原则、行为准则都是不一样的,不要为了一时的好胜心引起争吵。更何况有些事物,今天喜欢明天可能不喜欢了呢。 如何认知思维的不同性:可简单学习九型人格、弗洛伊德三我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四.沟通注意事项 沟通最重要的是专注他人的反馈从而产生沟通关系,而不是一个人畅所欲言(这叫单口)。 (这里谈论一个话外题,为什么有些人在聚会外很会说话,一上酒桌就不会了,那是因为重要的一点是亲密关系不够,怕说错话。还有如果是登台紧张或激动的话,请点击查看《为什么会紧张》) 诸如有些人喜欢高谈阔论、好为人师、对他人强加建议,喜欢给别人科普知识;爱讲自我沉浸故事;所谓的大道理哲学观念顺手拈来,像这样的现象除了他自己喜欢,大部分人长时间接触都会潜意识抵触这样的行为,这是明显不顾他人反馈和心理感受的利己思维表现。 没有人愿意听大道理,那只是个人思维观念,当一句话被命名为大道理时,大道理和接受大道理中间存在着一定认知差的,“差”需升级过程,人的思维认知提高至可以理解这样的大道理时,才可以感悟大道理。(了解认知差请点击,接受建议并学习和指导请继续观看) 所以,当我们给予别人建议时应当分析对方的接收信息能力,即认知、能力、方法、意愿、兴趣等,而非略他人是否适用建议就自行其是强加建议。如何给予他人有效建议请点击《有效建议》 当我们认知了沟通意义是需要注重他人的兴趣程度,但又不知道别人的专注点是什么。(可以查看利己思维来认知别人的兴趣和自己的兴趣吧!) 五.总结 沟通过程中,不要总是遵循自我意愿表现自我,这样,别人融入不了你,你也总是怀疑他人怀疑自己,最后不欢而散。(自行其是被别人否定) 我们应当合理说一些利他/她的言语,倾听他人的情绪,分享一些开心的事情。分享一些美好的经历,这样的氛围会让人觉得很是满足。(赞美他人) 少一些反驳、自我想法,多一些附和、赞美,虽然刚开始可能会不适应这样忽略自己的思维方式。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当你的理解被回以肯定,回以感恩,你认为失去的那些感受,都被双倍返还。渐渐地你会倾向这样回报大于付出的思维方式。(赞美他人) 自行其是被别人否定和忽略自我赞美他人两种思维模式,其实都是一样的情绪体验,但第二种方式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只是有时的我们不愿意走出自认为的舒适圈或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意愿思维主导从而总是说一些遵从自我意愿的言论。请点击查看《意愿思维》 注意:附和并非盲目附和,少一些反驳也不是不反驳,盲目的附和只会让她人认为你在敷衍或殷勤,有时也让他人得寸进尺;也不要过多的赞美,如果你总是喜欢赞美和附和一个人,就要觉察自我是否处于某种意愿思维;也不要频繁无条件答应别人的请求,别人会轻视这样的行为且不重视。 所以,为人处世讲的是合理的善用,对双方都有利的沟通方式。而非一味的付出,这样会有大概率让对方同样进入一种意愿思维,对你形成老好人的刻板印象。 人都是如此,往往容易得到的不会重视,而历经艰辛获取的反而会异常惊喜,哪怕有所付出。 所以,融洽人际关系可以适当增加获取难度,从而提升他人的惊喜程度。
沟通最重要的是专注他人的反馈从而产生沟通关系,而不是一个人畅所欲言。
|